簡介/
商務印書館成立於1897年,由夏瑞芳、鮑咸恩等人所創立,初期以承攬教會文宣、報館刊物等印刷業務為主,直到張元濟、王雲五等人的加入,才漸漸確立現代化的出版企業規模,對近代中國的知識傳播影響甚深。1932年,上海爆發「一二八事變」,事變第二天,位於上海閘北區寶山路的商務印書館大樓遭日軍轟炸,不但樓舍全毀,館內的古籍珍藏也被大火吞沒。事變後全城陷入戒備狀態,滯留上海的陳澄波以其畫筆紀錄戰災,留下兩張以一二八事變後的上海商務印書館為主題的作品。本畫以印書館旁的景象為主題,舉目所及盡是斷垣殘壁與傾倒的電線桿,全然不見往日的市街榮景;作品風格延續陳澄波上海時期慣有的作法,線條表現帶有書法撇捺的筆意,唯筆法趨於凌厲。右上角天空的留白本可平衡空間佈局與色調造成的沈重感,但屋頂、樹梢、電線所呈現的天際線輪廓有出格之勢,橫生劃破青天,讓戰災景象益發顯得破敗蕭瑟。
參考資料/
- 顏娟英,《臺灣美術全集1:陳澄波》(臺北市:藝術家出版社,1992),頁235。
- 林育淳,《油彩‧熱情‧陳澄波》(臺北市:雄獅圖書公司,1998),頁82-83。
- 李家駒,《商務印書館與近代知識文化的傳播》(香港:中文大學出版社,2007),頁24-48。
- 李淑珠,《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─陳澄波繪畫考》(臺北市:典藏藝術家庭,2012),頁211-212。